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曾公出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诞生了一代名臣的曾氏家族,是中国六大世家之一,曾氏先祖曾子是孔子最有建树的门生之一。曾国藩是这位宗圣的70世孙,而他的直系祖辈则是湖南湘乡县的农民。曾国藩家境并不富裕,但因隶属曾氏宗族,所以曾家在当地也算有些名望。为承继先祖的学士遗风,曾家让子孙读书应考,以保不辱没书香门第的名声。曾国藩的祖父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对曾国藩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国藩的父亲读书也算勤勉,却屡试不中,考到最后,终于和自己的大儿子在同一年中了秀才。这在当时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而且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科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降生在这个贫寒之家,据说他出生时伴有异兆。他4岁开始读书,8岁前已读过五经,并开始学写文章。5年后,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他与欧阳氏定亲,等两人年长些便可完婚。

    1826年,曾国藩第一次参加府试,名列第7。1832年,他参加院试,虽说成绩尚好,却还是落榜了。1833年,他和父亲都考中了秀才,到这一年为止,他的父亲已经考了17次了。次年,曾国藩赴长沙参加乡试,中了第36名举人,并于同年入京,准备参加来年的会试。然而他前后参加了两次会试,均未考中。1836年,他借了些盘缠,开始游历江浙。身为举人,他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他并不满足。游历途中,他看到一套书,认为极好,便用借来的100两银子将这套书买了下来。他带着这套书回到家乡,仔细研读了1年多,准备第3次赶考。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嘉祥县)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838年初,又苦读了一年的曾国藩动身赴京。那时他手头已十分拮据,只得借了32吊钱作为盘缠,到京城时已经花得只剩3吊了。那时候,从他的家乡到京城,可谓长路漫漫,水路陆路加起来要走上一个月,一般来说,这段路40两银子是少不了的。这一次,曾国藩终于中了进士,随后又通过了殿试。6月23日,他进了翰林院。

    金榜题名的曾国藩终于可以入朝为官了,他效忠清朝的生涯就此开始。不过他的应考生涯却还没有结束,因为翰林院内还有选拔考试,以确定不同的等级。曾国藩回乡小住几日后就返回了京城。他工作勤勉,在翰林院内步步升迁,同时在京城担任一些较低的职位。从他这个时期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翰林院的那些饱学之士过着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他们时常吟诗作赋,畅所欲言。曾国藩俸禄不多,常常入不敷出,详情我们并不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1842年间他租住的宅子每月的租金是15吊钱。他把自己的所得慷慨地与家人分享,或是资助京城里贫困的湖南老乡。他时间充裕,正好用来埋头苦读,因此官运倒也亨通。1843年,翰詹大考在圆明园举行,考试由道光帝亲自主持。参考的翰林共有123位,曾国藩的成绩排名第6,位列2等,于是,他得以在翰林院内升任较高的职务。在家书中,曾国藩告诉父母,在清朝,得此荣耀的湖南人里,他是第3个。

    同一年,曾国藩被钦命为四川乡试正考官。当年和次年,他又获得了加衔,并在宫中担任职务。加官晋爵似乎并没有改善他的经济状况,就连他在成都任考官时所得的1000两银子的酬金,也全部被用来资助穷亲戚了。1842年一整年,他的开销高达600两白银,其他年份应该也差不多。在四川任职期间,最让曾国藩厌烦的就是交际,他常常抱怨,除了当考官,还有不少应酬,四川湖南两省前来向他求对联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不少举子来向他借钱,无论有借无借,多借少借,都需要婉言款待;此外请酒拜客也是常有的事。此前很久,曾国藩就曾表示自己十分反感京城的应酬活动,但那时他还比较自由,不愿参与的他可以不参与,并且可以只结交那些能帮助自己修身处世的人,而不必为了沽名钓誉而去攀附权贵。然而成都应酬频繁,还不能推辞,再加上蜀地天热,他又身体不适,因此更觉得烦不胜烦。

    △现存法国的圆明园写真画。

    1847年,曾国藩迎来了最后一次大考,通过这次考试,他成功进入了内阁。自清朝建国以来,除了曾国藩外,整个湖南省没有任何人能在37岁时就进入内阁,放眼全国,近年来能在10年之内从翰林院进入内阁的也只有区区2人。他还被授予礼部侍郎衔。道光二十九年、三十年,皇太后和道光帝先后崩逝,曾国藩作为礼部侍郎为丧仪奔忙,并因此受到朝廷赏赐,上下三代共享此殊荣。

    曾国藩很快从礼部调任,六部之中,每个部的侍郎他都担任过。1852年,太平军在永安突围,朝廷接到消息后,问罪于乌兰泰和赛尚阿,命曾国藩与刑部官员商议如何处置二人。曾国藩认为军务关系重大,奏请朝廷严惩,却被咸丰帝驳回,或许是因为当时优秀将领奇缺,皇帝事从权宜才做此决定。但这件事说明,这个日后将重整军队、平定叛乱的人,在性格上有其刚直的一面。

    为官数年,曾国藩一直想回家探亲,但一来他囊中羞涩,二来他也不愿因此失去升迁的机会,所以一直没有成行。虽说家里有人入京来探望过他,他的弟弟曾国荃还在京城与他住了一些时日,但他还是想回趟乡下,见见亲友,图几天清净。1852年7月,他终于获得回家探亲的机会。朝廷任命他为江西主考官,还给了他60天的探亲假期。然而从京城赶赴江西的途中,他却接到了噩耗,他的母亲已于7月28日去世。于是根据当时的习俗,曾国藩应放弃官职,回乡丁忧。于是他改道前往湖南,决定回家为母亲守丧27个月。

    9月26日,他在武昌得知太平军正攻打长沙,且已僵持了一段时日。于是他绕道而行,从湘阴上岸,取道宁乡,于10月6日抵达老家。在他丁忧期间,太平军撤离长沙,沿江而下往江宁去了。

    我们应该还记得,到此时为止,朝廷军队唯一的一次胜利是江忠源率领的乡勇取得的。而当时已被革职的赛尚阿是第一个意识乡勇的重要性,并在广西招募了3万勇军的人。长沙一役,江忠源率2000乡勇迎敌,其战斗力远远超过其他规模相当的军队。太平军撤离后不久,湘地便盗匪蜂起,湖南巡抚对此乱局已才穷智尽,无力应付。除了江忠源率领的2000勇军,罗泽南和王鑫手下还有1000多民兵。江忠源在宝庆成功镇压了一次土匪叛乱,此后人们便把剿匪的希望寄托在乡勇身上。曾国藩本人对这些民兵的价值也十分首肯,认为他们足以维护村县的秩序,但是,对于那些已经被太平天国洗脑,抛弃了儒学传统的太平军,他并不确定乡勇能否应付。

    年底,湖南巡抚接到谕令,命他传咸丰帝旨意给正在家乡丁忧的曾国藩,令其帮同从湖南乡民中招募民兵,并主办团练。1853年1月21日,曾国藩接到了湖南巡抚转来的寄谕,但他不想受命,认为自己应在籍守制直至期满。然而国难当头,他又当临危受命,守制之事是暂可放在一旁的,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会受到清朝贵族们的阻挠,而他恰恰又必须向他们求助。他自己认为,一旦接受谕令,成功的把握只有二成,失败的可能性倒有八成。好在他还听得进劝说。有几位在他心中颇有分量的朋友亲自登门,请他出山。就在此时,武昌陷落、大局动荡的消息传来,也对曾国藩产生了不小的震动。1月26日,曾国藩动身去见湖南巡抚。他想先用新军镇压当地土匪,再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事关紧急,曾国藩很快便走马上任。1月31日,他向朝廷呈递了奏折,陈说自己的计划。他见湖南受太平军威胁,防御兵力又很弱,便提出在长沙建大营,本省所有的州县设立募勇处。已加入乡勇,接受过训练的民兵可直接入伍,送往长沙集训,然后再派驻省内各地镇压盗匪。但是,就在这同一份奏疏中,他再次请咸丰帝恩准他回乡丁忧直至期满。

    罗泽南率领他手下3个营的勇军来到长沙,成了曾国藩所组建的新军的核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湘军”。曾国藩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制度,要求所有人遵守。曾国藩对军纪严明与否一向非常看重,因此,他制定的制度非常严格,他不希望看到新军变得和朝廷军队一样散漫。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周国虞率1万多叛军在浏阳起义,但被江忠源的楚勇一举击溃,曾国藩的新军士气因此高涨。

    很快,让新军小试牛刀的机会来了。3月1日,长沙接到消息,太平军在耒阳和常宁会师,嘉禾也受到威胁。800名楚勇和湘勇被派去镇压,结果他们在衡山县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太平军。

    可想而知,朝廷军队的将领们对新军必然有所抵触,而需要给新军拨款维持其正常开销的文官们态度也是不冷不热的。但这支军队对于朝廷的价值不言而喻。3月12日,湖南总督和巡抚接到谕令,要求他们设立征募点,继续招兵扩大这支军队的规模,并确保储备充足以维持正常开销。

    但是曾国藩很快遇到了新的难题。太平军进攻后没多久,各地都出现了盗匪,急需民兵保卫乡里免遭抢掠,然而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成百成千的民兵被招募去外省打仗,百姓当然会对征兵怀有敌意。盗匪们在各个村县横行霸道,如果不将其剿灭,就很难说服乡勇官兵们放着湖南不管,而跑去管别的地方。

    △湘军水师。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有另一方面的压力,朝廷一直在催他加紧练兵,然后将派这些人去对付太平军,因为那时太平军已经对清政府存亡构成威胁。曾国藩既不能抗旨不遵,又不能置地方于不顾,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所以他必须想一个两全之策。3月24日,曾国藩上书咸丰帝,称先剿灭湖南盗匪才是明智之举,且势在必行。当时各地会党众多,天地会是其中之一,它的大多数成员加入了太平军,或在湖南以太平军的名义活动;除天地会外,还有不少名称古怪的会党。这些社会团体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大规模的帮派,他们躲进深山,成为亡命之徒,湘东南和湘西南地区尤为严重。官府不是不知道这些帮派的存在,但他们不敢镇压,因为这些帮派长期肆无忌惮地发展,已经变得很难对付了。各个帮会的目的有所不同,有些是为宗教信仰,有些是为兄弟结拜,还有些纯粹是为了做强盗。

    这些为祸一方的组织近来又有新的力量注入,因为当时有许多逃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