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剿捻之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兵败之后,一部分太平军逃到了东南部偏远的地方,还有些漂洋过海去了美国。而曾国藩则在太平天国曾经的都城履行其总督的职责。上一章已经提到,曾国藩并未找到传说中窖藏在天京圣库的金银财宝,但失望之余,他还是对总督衙门作了必要的修缮,长期以来处于军事管制之下的文官政府终于又重见天日了。他所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就是恢复荒废了多年的科举。他遣散了部分湘军官兵,其余的分散编入各个将领麾下,他这么做,无非是想在江宁克复之后尽量显得低调些,不要因为权势过大而成为众矢之的。他也多次提醒过曾国荃,要他多加注意。

    太平军是不足为患了,但捻军的势力却前所未有地壮大起来。向西和向北逃窜的太平军被他们吸收,黄河以南、鄂北、安徽以及从陕西边界跨过大运河直至山东一带都受到了他们的威胁。多年来,清廷一直视他们为心腹大患,唯恐他们有朝一日与太平军联手。他们兴起的过程和目的都无从知晓,但从他们作战的方式可以判断,他们并没有严密的作战计划,只是趁着大局混乱之时吸收了相当数量的兵力。如果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反清政权,或是其他更远大一些的目标,那就只能说他们伪装得太好了。眼下他们共有四路人马,分别由张宗禹、任柱、牛洪和赖文光四位将领指挥。其中赖文光原本就属于太平军。不过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并不稳定。

    捻军在四处奔走的时候还带着妇孺和牲口。他们没有火器,所以任何一座城池,只要有防御力量,他们便很难攻克。他们随身并不携带帐篷,也没有固定的营地,一到晚上就分散潜入附近的村落,要恰逢天时地利,他们会将自己军队所需要的地方占领。他们行军速度极快,能连续几天日行百里。一旦官军逼近,他们便靠兜圈子或像成群的蚂蚁一样左冲右突来脱身。避免与官军开战已经成了他们的铁律,主动出击则更不可能。然而一旦被逼到走投无路,他们却能表现得骁勇异常。四路人马各有几千名骑兵,随身都带着刀剑长枪,颇有解数。遭遇困境时,骑兵立刻在外围形成防御圈,或分散到侧翼掩护步兵,步兵则挥舞长矛拼死作战。

    多年来,曾国藩和他手下的将领一直担心捻军会与鄂皖太平军联手与朝廷相抗。1860年,蒙古亲王僧格林沁败在英法联军手下后,被朝廷派去剿捻。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遭遇埋伏,战死疆场。朝廷陷入险境,同治帝急诏曾国藩赴山东指挥剿捻。

    那时的曾国藩已经官拜两江总督,结束了长年动荡的征战,刚刚开始在省城安顿下来,主持善后。朝廷在这个时候下这样的诏令,对他来说无疑是个打击,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个怎样的任务。他手上的湘军和淮军人数都不多;捻军骑兵队伍强大,但他没有骑兵。他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扩充兵力,组建骑兵,这些工作就绪后,他还打算在十三个州重点设防,防线长达1000里。5月29日,他给同治帝上了一封奏疏,陈述了自己的策略,又补充说,自己状态不佳,恐怕难当重任。当然,这不过是礼节性的推拒。就在同一天,他又在家书中说,他计划率领8000湘军和14000淮军剿捻,月底启程;10天后,计划人数又变成了9000湘军,22000淮军。朝廷批准了他的上奏,命他统管山东、直隶和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于6月18日动身,9月23日抵达徐州营地。

    曾国藩将兵力分派到四个重镇。潘鼎新坐镇山东济宁,张树声驻扎江苏徐州,刘铭全、刘松山分别指挥河南周家口和安徽临淮。整整一年间,曾国藩布下了天罗地网,企图将捻军一网打尽。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将领们被曾国藩召回,比如鲍超和郭松林,两人都率旧部赶来。1866年,朝廷再次起用开缺回籍的曾国荃,先起任山西巡抚,后又授湖北巡抚。于是曾氏弟兄和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得以再度联手。然而他们拼尽全力,捻军还是跳出了他们的包围圈,肆意流窜于大运河和陕西边界之间;不久四路人马又在湖北会师,后兵分两路,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进发。1867年初,曾国藩致信其弟说:“淮、霆各军将近五万,幼荃(李鸿章幼弟)万人尚不在内,不能与之一为交手,可恨之至!岂天心果不欲灭此贼耶?抑吾辈办贼之法实有未善耶?”在另一封信中,他又写道:“捻匪忽来忽往,眴息百里,探报最难的确。余于不确之信,向不转行各处,反不如听各统领自探自主,自进自止,犹为活着。”

    曾国藩在剿捻一事上失意倒正中了御史们的下怀,这些人见他剿捻不成,纷纷打算上书弹劾,甚至要求将他革职。指责他无能、骄矜、轻率之类的言论纷至沓来,不少人等着皇帝发话免了他的官职。朝廷没有采纳言官的建议;但是,曾国藩刚刚功成名就,位列公卿,便遭到如此抨击,说明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此前曾国藩曾考虑过急流勇退,至少先退隐一段时间,但此时他听取了李鸿章的建议,决定在一片反对声中继续任职,免得退隐了一段时间,又被召回来处理什么难办的差事。

    不过上奏请辞的官样文章还是要作的,但朝廷没同意,只准他告假,假期结束后依旧回江宁上任;剿捻一事由钦差大臣李鸿章接办。曾国藩一回到江宁便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不过他回去上任,得益更多的是李鸿章,而不是他自己,因为李鸿章这下成了剿捻的实际领袖,曾国藩筹备两年得出的成果直接落到了他手里。曾国藩出发前往江宁后不久,正在追剿西部捻军的鲍超在湖北襄阳附近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久后又在丰乐河取胜。捻军折损1万兵力,只得逃往河南。此时李鸿章已被授予湖广总督衔(由其弟署理),他将大营迁到了周家口。

    1866年秋,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